德宇阁

海量小说免费推荐,热门小说网址导航一站式阅读平台

白话聊斋——曾友于_曾记聊斋一对联的意思

曾友于

  曾老翁是昆阳的世家大族。老翁刚死去还没入敛时,两眼中忽然泪出如汁,老翁的六个儿子都不解是什么缘故。次子曾悌,字友于,是县中名士,见此情景后认为不吉利,告戒弟兄们各自谨慎,不要让父亲死了后还感到痛心。但弟兄们却有一半讥笑他迂腐。

  原来,老翁原配妻子生了长子曾成,长到七八岁时,母子二人都被强盗掳去。续娶后,生了三个儿子:曾孝、曾忠、曾信,妾又生了三个儿子:曾悌、曾仁、曾义。曾孝因为曾悌等三人都是庶出,十分鄙视,不和他们来往,拉拢曾忠、曾信,结成帮派。有时和客人喝酒,曾悌等经过堂下,也傲不为礼。曾仁、曾义都很气愤,和曾友于商量,也跟他们为仇,曾友于不听,百般宽慰。曾仁、曾义年龄还小,哥哥既不同意,也就罢了。

白话聊斋——雨钱(秀才应愧儒冠误,满室金钱不疗贫),妾杖击贼

雨钱

文字交情自有真,

虚名高雅悔知人。

秀才应愧儒冠误,

满室金钱不疗贫。

滨州有一个秀才,在书房读书。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须发全白的老翁,相貌穿着很古怪。秀才将老翁请进房,问他的姓名。老翁说:“我叫胡养真,是个狐仙,因爱慕你的高雅品行,愿与你朝夕相处。”秀才胸怀宽广,也不当作怪事,就和他评论起古往今来的事。老翁知识渊博,话语生动,谈吐不凡。有时谈论经书的涵意,他所说的道理极为深奥,尤其使人觉得出乎意外。秀才十分敬服,留他住了很长时间。

抄书打卡 第4天 《聊斋志异—画壁》(白话版)

抄书打卡第四天,笔尖划过纸张的痕迹又深了一分,这份坚持本身就闪闪发光呀!

路过的朋友若也偏爱这字里行间的沉静,不妨点个关注——咱们一起在抄书的日子里互相搭个伴,今天你抄《聊斋》里的花妖,明天我写唐诗里的月光,看着彼此的字迹慢慢温润,打卡天数悄悄累加,多好~

继续往前走吧,我们都在这条慢慢变好的路上呢!


聊斋志异之汪士秀(白话文)蒲松龄_聊斋汪士秀译文

汪士秀,是庐州人,刚强勇猛,力气大得能举起几百斤重的石臼。他和他父亲都善于踢球。他父亲四十多岁过钱塘江时淹死了。又过了八九年,汪士秀有事去湖南,晚上停泊在洞庭湖。当时,圆月东升,澄江如练。正眺望时,忽见有五个人从湖中冒出来,带着一张足有半亩地大的席子,平铺在水面上。接着又纷纷摆出酒肴,盛酒肴的器皿发出一片温厚的摩擦碰动的声响,不像是陶瓷器皿。不一会儿,有三个人在席上坐下,另外两个人在一边伺候。坐着的三人中,一个穿黄衣服,两个穿白衣服,头上都戴着皂色的头巾,头巾高高的,后幅拖下来一直搭到肩背上,样式非常古老。月色迷茫,远远望去,看不清楚他们的面貌。

白话聊斋——汾州狐(故人情比桃潭水,敢说从来不过河)

汾州狐

汾州有个州判,姓朱,他住的宅子里有很多狐。一天,朱公正在房里静坐,忽然有一个女子在灯下往来。起初朱公以为是家里仆人的妻子来干事,没有在意。过了一会儿抬头一看,竟然不认识。又见她容貌很美,心里知道这一定是个狐女,不过还是很欢喜她,就急忙叫她过来。女子停住脚笑着说:“你声音这么严厉,哪个是你的丫鬟使女?”朱公笑着起身拉她坐下,向她道歉,便与她共同欢好。时间一长,就像是一对夫妻一样恩爱。

一天,狐女忽对朱公说:“你的官职将要有调动,我们马上就要分别了。”朱公问她:“什么时候?”回答说:“就在眼前。但是祝贺的人在你门前的时候,吊丧的人却在你的老家,你不能当官了!”三天后,朱公调迁的命令果然到了;再一日,老家就来报丧,说太夫人去世了。朱公只得马上辞职,回家奔丧。他要求狐女一同回家,狐女不同意,送朱公到了河边。朱公再次要她一块上船,狐女说:“你不知道,我们狐不能过河。”朱公不忍别离,在河边恋恋不舍。这时狐女忽然出去,说是去拜谒一个老朋友。过了一霎她又回来。接着就有人来回拜,狐女就到别的地方与来人说话。

聊斋志异白话小说《侠女》_聊斋之侠女原文白话文

最喜读聊斋,床头最爱,睡前翻一下,读一篇故事。心随神游。这是一本白话版的聊斋爱情故事选,其实我没读这书里故事,因为聊斋里的故事看原文都好几遍了。已经翻烂了一套人民文学社的一套聊斋。不过看到聊斋的书还是喜欢买来看一下。白话的聊斋只看过何满子先生的聊斋故事,是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的四小本,读来有点古意,配图也是老图。这本侠女的插图是戴敦邦先生的画。这书还有一本下册《青凤》。找时间淘来看看。有喜欢聊斋的朋友可以交流一下。谢谢!

白话聊斋——酒虫,周生,元少先生

酒虫

  山东长山的刘某,身体肥胖爱好饮酒,每当独饮,总要喝尽一瓮。他有靠近城郭的三百亩好地,常常只种一半庄稼;而家里非常富足,并没因为爱喝酒使家境受影响。

  一个西域来的僧人见到刘某,说他身患奇异的病症。刘回答:“没有。”僧人问他:“您饮酒是不是不曾醉过?”刘某说:“是的。”僧人说:“这是肚里有酒虫。”刘某非常惊讶,便求他医治。僧人说:“很容易。”刘某问:“需用什么药?”僧人说什么药都不需要,只是让他在太阳底下俯卧,绑住手足;离头半尺多的地方,放置一盆好酒。过了一会儿,刘某感到又热又渴,非常想饮酒。鼻子闻到酒的香味,馋火往上烧,而苦于喝不到酒。忽然觉得咽喉中猛然发痒,哇的一下吐出一个东西,直落到酒盆里。解开手足一看,是一条红肉,三寸多长,像游鱼一样蠕动,嘴、眼俱全。刘某很惊骇地向僧人致谢,拿银子报答他,僧人不收,只是请求要这个酒虫。刘某问他:“作什么用?”僧人回答:“它是酒之精,瓮中盛上水,把虫子放进去搅拌,就成了好酒。”刘某让僧人试验,果然是这样。

抄书打卡 第2天 《聊斋志异—尸变》(白话版)

抄书打卡进入第二天啦,今天依旧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一笔一划勾勒着故事的轮廓。如果你也喜欢这种与文字对话的感觉,不妨一起加入,我们互相监督、彼此鼓励,在抄书的时光里慢慢沉淀自己,也期待能和更多同好相遇,让这份坚持更有温度~

白话《聊斋》第三回—尸变_《聊斋志异之尸变》

话说古时候阳信县有个老人,家住在本县蔡店村。村庄距离县城有五六里路程。老人和儿子开了个路边客栈,专门给过往的行商提供住宿。往来贩卖东西的行商,经常住在这个店里。

一天傍晚,有四个车夫模样的客人来住店,恰巧此时店里客房已经住满。天色已晚,四人无处可住,就想在这里住下。老人无奈,略一沉思,想到了一个可以住的地方,但是又怕客人不满意,客人表示随便找间屋子,能住下就好。原来老人的儿媳刚死,儿子出门买棺材还没回来,尸体停放在一间小房子里,老人就带着客人来到了这间小房子。

白话聊斋——葛巾(省识秋风团扇冷,不应留子只留花)

葛巾

兰香已是降云车,

何必僢源更泛槎。

省识秋风团扇冷,

不应留子只留花。

  常大用,洛阳人。他特别喜爱牡丹,听说曹州牡丹甲齐鲁,就一心想去看看。恰好因为有别的事来到曹州,常大用就借住在一家官宦人家的花园里。当时是二月天,牡丹还没开放。他整天在园中徘徊,注视着那幼芽,希望它早日开花,并作了一百首怀牡丹诗。不久,牡丹渐渐含苞待放,而他的盘缠也快用完了。他就找了些春天的衣服典当点钱生活,整日流连于牡丹园中,忘了回家。

<< 1 2 > >>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