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到初中,每个阶段,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务,如果打乱顺序,很有可能:家长焦虑,孩子抑郁。
9件小事,家长要把握好分寸,孩子成绩一般不会差
01
幼儿园阶段
幼儿园,以“玩”为主,不用过度“鸡娃”。
幼儿园阶段就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动手能力,在“玩”中学,才是幼儿园应该做的事;
02
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关键期,小学6年,不需要把孩子送补习班,只需要给孩子养习惯就行。
一、二年级养好3个习惯,上了三年级,成绩直线上升。
①、阅读的习惯
可以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总结能力和写作能力。
上了三年级科目多了
孩子不会因为读不完题而交没有做完的卷子;
也不会因为有了作文,而影响孩子的语文成绩;
②、专注力
有专注力的孩子,会更加自律。
她们很快就可以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即使上了三年级作业多了很多,也会因为有专注力。
别人3小时写完的作业,她只需要1小时就可以完成;
③、认真书写的习惯
字体的重要性,相信很多家长都意识到了,都知道老师批改试卷都是很快的。
尤其是作文,如果你的字体不好,作文再好也不会成为满分作文。
习惯比成绩重要太多,这些习惯养成,初中可以省心一大半。
03
初中阶段
青春期,应该是父母都不愿意经历的一个阶段。
但是有的妈妈们真的养不出“叛逆”的孩子,这种妈妈基本不说“废话”,更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会天天在孩子耳边唠叨:“你不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
而是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
另一种妈妈,很容易和孩子两败俱伤,那就是说教太多,情绪上来,直接以“家长”身份压制。
04
高中阶段
给孩子设立一个远大目标,有目标的孩子才更加有动力,在这里推荐一部电影《银河补习班》
真正的鸡娃,不是上补习班、不是拼时间、而是让孩子有个目标。
05
最好的投资——阅读
小学读兴趣,初中读深度,高中读思辨,海量阅读的孩子,理解和写作能力甩同龄人几条街。
06
兴趣班
兴趣班不要“贪多”而应该“精”
一、二年级可以可以让孩子多体验几个兴趣班,到了三年级就可以根据孩子上课时长,适当给孩子缩减兴趣班。
一般留下1-2个,深入学习10年左右,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了 。
07
不盯着孩子
一、二年级的家长都喜欢坐在孩子身边“盯着”孩子写作业,这种最容易破坏孩子专注力,因为没有哪个妈妈是可以看到孩子出现错误而无动于衷的。
所以,最好的辅导作业方式就是:孩子写作业,我们在旁边看书就行。
08
不否定老师
之所以有很多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大多是在家的时候,妈妈“轻视”过老师。
如果家长始终对老师有质疑,那么孩子也会对老师没那么尊重。
如果老师有问题,可以私下和老师聊天,而不是当着孩子面说老师,更不是在班级群直接艾特老师,并指出错误。
09
不“卷”分数
想要成绩好,其实很简单。
小学成绩好的,大多是孩子足够认真;
初中孩子成绩好的,大多是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高中学习好的,大多是思维活跃。
教育是一场长跑,真的急不得。
这9件事,父母可以把握好分寸,孩子一般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