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宇阁

海量小说免费推荐,热门小说网址导航一站式阅读平台

看着弱不禁风,实则武力值爆表的三大文人:刘备、辛弃疾、王阳明

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是古代很多读书人一生的梦想,然而终其一生,大多数人也无法达成这个目标。文化课可以通过发奋用功来弥补,练武功这事嘛,怎么也得有点身体基础和天赋啥的。

可是有些人似乎被上天格外厚待,除了智商高学问好以外,武功也是一流,那真是相当拉仇恨了。

创立剑术的刘备

说实话刘备这个角色被《三国演义》着实扭曲了很多,在罗贯中的笔下,刘备被定性为软弱书生、打天下全凭一张嘴的角色。当年看电视剧时他是我最讨厌的人之一,身上的标签大概有“软蛋”、“爱哭鬼”、“妻管严”等。

那时候相当想不通,这种长得不帅性格软弱的男人是靠什么魅力征服了关羽、张飞和诸葛亮这种大神级的角色呢?

后来才发现小说中对于刘备的描写与正史的描写,那差距几乎隔着一座珠穆朗玛峰。

史料记载:“(刘备)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从史料中推测刘备应该从小就是孩子王,后来成长为街头老大,一群豪侠(说白了多数都是小混混)争相追随他,说明这个人有服众的能力。三国包括后来的魏晋时期,几乎人人尚武,刘备要是什么武功没有光靠嘴的话肯定没人认他当大哥,想必会成天被揍得鼻青脸肿。

《典略》中记载:“平原刘子平知(刘)备有武勇。”借别人之口说明刘备有武艺。

刘备不光有武功,武力值还很高。

刘备的老师是当时文武双全的大儒卢植,他的师兄是号称“战神”、“白马将军”的公孙瓒。名师出高徒,刘备就算再不济,武功也差不到哪去,他擅长用剑,在起兵时还专门打造了兵器双股剑,并且自创剑术顾应法。

刘备这一生始终奋战在一线,是三国中少有的亲自上前线冲锋的将军型君主,他的战绩都是自己打出来的。刚刚起兵的刘备一开始手下兵力不足百人,他每次都是冲在最前面,如果没有过人的武力值,恐怕早就沦落为炮灰了,完全不可能成长为大男主。

后来,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等人四处征战,打出了12胜3平8败的战绩。现在想想看,之所以张飞和关羽那种有性格的猛男愿意忠心耿耿地跟随刘备,除了被他的人格魅力折服外,应该也是佩服他的能力。

史料中还有很多关于刘备战绩的记载,诸如他曾与大将军何进部下的都尉毋丘俭共同作战,且立有战功。 之后他还在徐州、扬州一带,斩杀了吕布手下的大将杨奉、韩暹等人。

在明朝嘉靖时期,游击将军何良臣在《阵纪》中将刘备自创的顾应法称为五大剑法之一。顾应法,应该是双手各持一件武器作战,结合剑招之刺、削、点、切等用于进攻的一种剑法。

都能自创武功,并且总能在危险环境中死里逃生,刘备的武功属实不弱。

武将中诗写得最好的辛弃疾

辛弃疾从小就是个练武的好苗子。他小时候长得虎头虎脑,结实健壮;长大后目光如电,堪称肌肉型猛男。

但是,他在历史上却是以文弱书生的形象出场。十八岁时,辛弃疾考上进士,成为金国最年轻的进士之一。

稍微提一下,辛弃疾是济南人,当时北部地区拜宋徽宗所赐,全部被金国统治,虽然辛弃疾是不折不扣的汉人,但是从国籍上来讲属于金国人。

辛弃疾的爷爷是谯县县令,他也算个小小的官二代,考上进士后运气也不错,当了史馆编辑,算是公务员,起点也不低了。

结果没多久,人家华丽丽的地辞职不干了。辛弃疾跑到南部山区,拉了两千多人马,举起抗金起义大旗,投奔了当时规模最大的天平军。

天平军首领耿京种田出身,没什么文化,认为辛弃疾是位读书秀才,干文职比较适合,于是辛弃疾做了耿京的机要秘书,掌管部队文书。没多久,和辛弃疾交情不错的一个叫义端的人叛逃,还偷走了军印。辛弃疾差点为此掉脑袋,他要求给自己三天时间,抓回义端拿回印信。

于是他快马追上义端,双脚一蹬,胯下骏马一跃而起,顺势拔剑前刺,正中义端后心,义端被一剑毙命。

公元1162年,23岁的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宋高宗联络回归事宜,就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老领导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起义军溃散。得知消息后辛弃疾率领五十多人,在五万敌军中轻松将张安国擒拿,并突破金军防线回到南宋。

这胆识、这武功,简直绝了,百无一用是书生这种话搁辛弃疾身上,那纯属胡诌了。

只可惜辛弃疾南归宋室,一心报国,却仍然不能摆脱人们对其出身的诟病,被称为“归正人”,一直被正统官僚体系所顾忌和排斥,不愿委以重任。

武装抗金、收复失地,是辛弃疾最大的抱负。可惜在南归之后,他再也没有能走上抗金第一线,顶多处理一下内部叛乱。

能打仗就扛枪上,不能打仗就写词会友,虽然一直郁郁不得志,但辛弃疾退隐后,建造了豪华家园,日常生活也相当阔绰,这一生基本没受啥罪。

有人说,在宋朝之后实行文人政治,但文化上登峰造极,军事上又能建功立业的,辛弃疾上承范仲淹,下启王守仁,也就是王阳明。

王阳明

要说王阳明出身那是相当好,在他11岁时父亲王华中了状元,官场一路亨通,唯一不遂心的就是这个儿子。

王阳明小时候属于父亲眼中的叛逆少年,他天赋异禀却不走寻常路,敢于挑战老师权威,也敢于跟父亲据理力争,后来又把兴趣转移到研习兵法、舞枪弄棒上。

他经常逃课,每天带着一帮小朋友排兵布阵,玩各种打仗的游戏。

15岁时,王阳明偷偷离家出走,他跑出居庸关,打算对祖国大好河山进行考察。正好碰上两个鞑靼人,王阳明是于谦的粉丝,一看到鞑靼人不由得怒从心头起,突然摘弓搭箭,二话不说,嗖的一箭就射过去了,他的箭法非常精妙。把两人吓得拨转马头就跑。

此后一个月,王阳明还到了蒙古族的部落,参加射箭和骑马比赛,居然拔得头筹,并与人结交,成为好朋友。

他不止擅长射箭和骑马,水性也是非常之好。

王阳明后来得罪了当时的掌权大太监刘瑾,被打了屁股贬官还不算,刘瑾派锦衣卫追杀他,发誓不让他活着到流放地。

王阳明到了杭州,在胜果寺与友人相聚的时候,发现杀手跟了上来,便题了两首绝命诗,然后到了钱塘江边,把绝命诗和衣物放在江边,为了把戏做足,他一头扎进了钱塘江,潜伏在一艘商船下。锦衣卫的杀手看到王阳明的绝命诗和衣物,相信王阳明已经投江自尽,就回刘瑾那儿复命去了,王阳明因此成功骗过刘瑾。

王阳明虽是进士出身,但他的功业大多是与武功有关,虽然他个人武力值很不错,但他是兵法大师,擅长打心理战,宁王朱宸濠就被他玩惨了。

宁王朱宸濠筹划了近20年的叛乱,兵力达到20万。王阳明在叛乱开始时没有一兵一卒,愣是吹嘘自己有16万大军,宁王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才起兵35天就被王阳明打败,自己也成了阶下囚。

王阳明是明朝唯一一个文人立功封侯的,具文武之全才,阐圣贤之绝学,在大明王朝独此一份。因此,他的铁粉遍天下也不足为奇。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