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宇阁

海量小说免费推荐,热门小说网址导航一站式阅读平台

谁坚持了1100多次抗议--“慰安妇”少女像前的呼唤与沉默

新华网首尔7月2日电(记者徐剑梅 李拯宇 钱彤)谁在抗议?每逢周三,风雨无阻,22年几乎未曾间断。

谁在沉默?日复一日,熟视无睹,拒绝和否认历史的伤痛和关于伤痛的记忆。

7月2日,又一个星期三,抗议中出现新的呼喊。

日本大使馆门口,肩并肩站了一排韩国警察。使馆院子寂静无人,临街窗户看不见半个人影。

一天前,安倍政府不顾反对和抗议,正式通过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案。12天前,安倍政府发布对有关反省“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出台过程的调查报告,声称“河野谈话”的出台过程受到韩国政府的影响。

抗议活动组织者李善女士告诉记者:日本政府至今拒绝就“慰安妇”问题道歉和赔偿。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倍政府又解禁了集体自卫权,令人深感忧虑。

隔着一条马路,日本驻韩使馆大门口正对面,夏日阳光透过薄雾,照射在坐姿娴静的少女铜像上。触手光滑的金属质地,光影变幻间总给人泪珠正在流下脸庞的恍惚。

少女的身影,弓腰驼背,分明风烛残年的老妪,不堪记忆的重负。投射在地面的少女像身影的心脏处,一只白蝴蝶翩然欲飞。

她的原型,据说是韩国“慰安妇”金福童老人。二战期间,在受到日本侵略的中韩等国,包括许多白人女性,成千上万妇女被迫承受被日军凌辱的惨酷命运。

1992年1月8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三,一群年迈的韩国“慰安妇”与支持者们来到这里,抗议日本在“慰安妇”问题上的立场,开启韩国著名的“星期三抗议”。

2011年12月14日,第一千次“星期三抗议”举行之际,“慰安妇”少女像被安放在这里,以沉默的凝视,表达最深切的控诉。

“只要一句话就好,我只想听到一句发自内心的道歉。”多年前,一位幸存下来的韩国“慰安妇”这样悲伤地说。

她的痛苦,没有改变日本驻韩国使馆门前,记者目击的事实:一条马路之隔,一边是悲愤的抗议,一边是漠然的无视。

“慰安妇”少女像一侧,摆着一束花,花中,一只白色蝴蝶在夏日风中轻轻颤动。蝴蝶脆弱,但能振翅千里,生命力之柔韧坚强令人惊叹。

历经苦难的金福童老人心里,也拥有这样一只蝴蝶。2012年,她和另一位幸存的“慰安妇”共同使用所获捐款设立了“蝴蝶基金”,希望帮助受到战争伤害的女性,“能像破茧的蝴蝶一样获得新生”。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