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宇阁

海量小说免费推荐,热门小说网址导航一站式阅读平台

新官上任,如何立威?齐威王这段故事,给我们带来了6个启示

齐威王烹阿大夫:谁的嘴能杀人?官场的冷暖,哪有那么简单

有时候吧,一个新领导刚上来,最怕的不是没人听话,而是下面那一堆“会说话”的人。到底该信谁?你说得好,我就真当你是好人?这事搁谁头上都有点闹心。齐威王当年遇到的局面,如今听来,还是像极了现在办公室里的那些门道。

那年头,齐威王已经当了九年老大也不算是新丁了,可朝堂上风声鹤唳、人心复杂,他自己心里明白。偏偏身边这些近侍,一个个嘴上挂着油,日常三句话不离“为国分忧”,实际上都在琢磨自家那点小算盘。操心归操心,齐威王想搞明白,底下人谁真干事,谁光会拍马屁。他先挑了个倒霉蛋——即墨大夫——来问话。

这天,齐威王把即墨大夫请过去,说得也不拐弯:“怎么最近老有人到我耳朵边说你的不是,有没有点数?”一盆冷水直接泼过去,场面有点紧张。即墨大夫其实早心知肚明:明枪好躲,暗箭难防。那些同僚嘴上一套,背后一套,他不是第一天见识。可没辙,这种事,站着也中枪。“我就埋头做事,工作全力以赴。人家说什么,我还真拦不住。”

想想,这话要搁一个见惯风雨的老官那里,压根儿不算什么精彩自辩。可齐威王这次不按套路。“你没给我身边这些人送礼,他们当然不说你的好话。”话说得很明了。大夫一愣,脸上略带尴尬,得,自己这一条心为公,结果还被人倒打一耙。

世道总是这样:你努力干活,未必有人看见;但凡有点疏漏,却总有人替你“宣传”。更别说礼尚往来,那些上上下下的小门道,不是你想避就能避开的。齐威王倒也明白这套。他说:“其实我也纳闷,索性派人去你辖区溜达了趟,结果发现老百姓过得有滋有味,你这官做得不赖呀!”一转眼,这帽子就戴得结结实实,还顺带给了奖励。即墨大夫这关算是闯了过去,心下五味杂陈,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可有的人信以为真,有的人装糊涂。齐威王又把阿大夫叫来。这阿大夫,早已听说即墨大夫被“关切谈话”,心里七上八下。别人夸你,你当然得谦虚——可夸得太密,也像是心虚。

齐威王把阿大夫往座上一放,半真半假地问:“你看,大家都说你好,这咋回事儿啊?”阿大夫一听,还以为是送来的顺水人情,心里乐开了花:“我做官嘛,还不是老百姓夸我,治下日子好,名声大呗。”这倒霉孩子,真当自己是清流明吏。

屋子里空气都冷下来。齐威王按了按桌案,眼里一抹冷色:“你嘴里这一套,我能信吗?你送银子、走关系,讨好我身边人,难道我不知道?”哑口无言的滋味,谁尝过,谁心里明白。那些觉得“知情人”都是盟友的,此刻才明白,墙头草哪边风大往哪边倒。阿大夫当场出了一身冷汗,事到临头,还能说什么?齐威王手一挥:“拖下去!”

据说连带给阿大夫说好话的近侍也没能善罢甘休,被一块儿扔进大鼎烹了。看着沸水翻滚,谁知道,这一锅煮的,是几个人的虚情假意,还是一群人的自作聪明?

官场这点事儿,说来大家都明白,却总有人前赴后继地试探底线。齐威王只这一招,不但立了威,还让那些自以为会察言观色的“人精”们收拾收拾心思。一时之间,朝堂上静了许多。可你说,这世上的聪明人到底值不值得信,这样杀俩立威严,是不是就一劳永逸了?

说到底,当官的,谁又能真正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定生死?或许有人觉得,齐威王杀阿大夫属权谋之术,一举两得。可谁又替那些“被说坏话”的人喊不平?

我小时候听大人们讲:别混圈子里嘴太甜,也别太刚直,别人怎么说你,大多是随口一说,别跟自己过不去。长大了才明白,许多本事不是写在脸上,是做在背后的。官场、职场,哪儿不是你一句我一句地混日子?“不要听信一面之词”,这话古今通用——可耳朵在哪儿,心眼就敢使在哪儿,这又何尝容易?

很多人只看到齐威王识人有术、奖惩分明,可没人问:那些“送礼不上道”的平民小官,会不会因此更加谨小慎微?那些跟在权力边上混日子的,又谁是真的好人,谁又是会来事儿的精明鬼?朝堂朝堂,哪天轮到自己被议论时,心底的冷暖才最真实。

这桩往事,表面上看是齐威王“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实里头的人情冷暖,比一锅沸水还烫手。谁嘴上一句话救你,谁一张纸判你死刑,说到底,很多事都是当局者迷。这世上的“好话”,虚着呢。坏话,也未必都是谣言。当领导的,有时候反倒得多留几分心眼,而做小卒的,能低头赶路就赶路,真碰上昏聩的主儿,也不枉自己拼过命。

人心隔肚皮,嘴巴隔三秋。或许齐威王后来也想过,他烹掉的,不只是阿大夫,更是一屋子的聪明和一城的胆寒。你又怎么看?要是你是即墨大夫,你会送礼,还是闷头苦干?在你身边,那些人嘴里的“好话”、“坏话”,又值几个钱?

没准,历史里那些悬念都还没落幕。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