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宇阁

海量小说免费推荐,热门小说网址导航一站式阅读平台

民间故事:书生夜闻鬼抚琴,知音赠谱解奇冤,痴情终得人鬼缘

陕西郃阳县书生温如春,性情风雅,尤爱音律,弹得一手好琴。他深信琴为心声,常言:“琴音通鬼神,知音最难求。”


一次远游,途经山西古寺,偶遇一位云游道士。道士见他指法精妙,琴艺不凡,便传了他几支失传的古曲秘谱。温如春如获至宝,琴艺更是精进。


夜半琴音遇知音


归家途中,温如春路过一处荒废的庄园。时值盛夏,天色已晚,暑热难当。他见庄园虽破败,但亭台楼阁尚存,庭院清幽,便想在此借宿一晚。庄园久无人居,杂草丛生,唯有一间偏厅还算完整。温如春打扫干净,铺开行李,取出心爱的古琴,对着窗外月色,信手弹奏起新学的古曲。


琴声清越,如高山流水,在寂静的夜空中流淌。一曲终了,温如春正自沉醉,忽听窗外传来一声极轻的叹息!他心中一动,侧耳细听,却再无动静。他以为是风声,便又弹了一曲。这次,琴音未落,窗外竟传来清晰的掌声!接着,一个清冷悦耳的女声赞道:“公子琴艺超凡,此曲更是精妙绝伦。”


温如春又惊又喜,推窗望去。只见月光下,一位绿衣少女俏生生立在庭院中。她约莫十六七岁,容颜清丽,气质如兰,尤其一双眸子,沉静深邃,带着几分不属于尘世的清冷。

“姑娘是?” 温如春拱手问道。


少女盈盈一礼:“妾身宦娘,家住附近。夜闻公子雅奏,心向往之,故冒昧打扰。公子所奏《潇湘水云》,妾身曾听故人弹过,不想今日竟能再闻。”


温如春见她说出曲名,知是知音,大喜过望:“宦娘姑娘竟识得此曲?此乃小生新近所得古谱。姑娘请进!”


宦娘飘然入内,却不落座,只立于琴旁。两人谈论琴艺,宦娘见解独到,对古曲渊源、指法要诀如数家珍,温如春深为叹服。宦娘更指出他方才弹奏中几处细微的不足,温如春按她指点重弹,果然音韵更加圆融,意境更为深远。两人相谈甚欢,直至月落星稀。


临别,宦娘道:“公子琴艺已近化境,唯缺一味‘情’字。琴为心声,无情之音,终是匠气。他日公子若遇情劫,琴音或能大成。” 言罢,飘然而去,身影消失在晨雾中。


温如春回味她的话语,只觉深奥,心中却留下深刻印象。


情牵良工遇波折


归家后,温如春常忆起那夜琴音相和的情景,对宦娘念念不忘。不久,他受邀至城中葛太史府上赴宴。葛太史有一女,名唤良工,容貌秀美,性情温婉,更难得的是精通音律,尤善抚琴。席间,葛太史请良工小姐抚琴助兴。

良工纤指轻拨,琴声流淌,清雅脱俗,意境高远。温如春听得入神,只觉此女琴艺不在宦娘之下,且琴音中蕴含情思,令人动容。一曲终了,温如春忍不住击节赞叹。葛太史见他对女儿颇为欣赏,又知他才名,便有心撮合。


温如春对良工小姐亦心生爱慕。他常借故拜访葛府,与良工谈琴论艺。两人志趣相投,情愫渐生。温如春欲请媒人提亲,却得知葛太史夫人嫌弃温家门第稍低,不甚满意,婚事一时搁浅。


鬼手操琴解困局


一日,良工小姐在闺房抚琴,忽见案上自己珍藏的一支金钗不翼而飞!遍寻不见。此事蹊跷,闺房重地,外人难入。葛府上下议论纷纷。


数日后,葛太史在书房读书,忽闻窗外传来袅袅琴音!琴声幽怨缠绵,如泣如诉,正是女儿良工常弹的曲子。他循声望去,只见庭院凉亭中,女儿良工正背对着他抚琴!


葛太史心中疑惑,女儿此刻应在闺房,怎会在此?他走近细看,却见那“良工”身影飘忽,竟渐渐淡去!琴声也随之消散!而亭中石桌上,赫然放着良工丢失的那支金钗!


葛太史大惊失色,拾起金钗,心中惊疑不定。他忙唤来良工询问。良工亦惊诧不已,坚称自己从未去过凉亭。


正当葛府疑云密布时,更奇的事发生了。良工小姐的绣楼窗外,每晚都会出现一些罕见的花草,如绿菊、枯枝牡丹等,皆是名品。花束中常夹着一些写满相思之语的精致诗笺,字迹娟秀,却非良工手笔。葛太史夫妇疑是温如春所为,派人暗中查探,却发现温如春对此毫不知情。


葛太史夫人本就对温如春不甚满意,借此机会,认定是温家暗中捣鬼,意图败坏女儿名声,逼迫葛家就范。她怒不可遏,严令禁止良工再与温如春来往,并将那些花草诗笺视为妖异,命人烧毁。

知音赠谱诉衷肠


温如春得知葛家误会,百口莫辩,心中苦闷。他独坐书房,对着古琴,却无心弹奏。想起宦娘所言“情劫”,更是愁肠百结。


一晚,他正对月独酌,忽闻窗外传来熟悉的琴声。推窗一看,正是宦娘!她依旧绿衣飘飘,立于月下。


“宦娘姑娘!” 温如春惊喜交加。


宦娘轻叹:“公子情路坎坷,妾身知晓。葛府花草诗笺之事,非公子所为,亦非良工小姐之过。”


温如春忙问:“姑娘知道是何人所为?”


宦娘道:“此事……与妾身有关。公子可知,妾身……并非生人。”


温如春心中一震,虽有预感,仍不免惊愕。


宦娘凄然一笑:“妾身本是前朝乐官之女,因家变早夭,魂魄飘零,寄居旧宅。那夜闻公子琴音,引为知音。后见公子与良工小姐两情相悦,妾身……心生倾慕,却又自惭形秽。情难自禁之下,才……才做出那些荒唐事,本想促成公子良缘,不想反添困扰……妾身有罪。” 她深深一拜。


温如春恍然大悟,心中百感交集。他扶起宦娘(虽触手冰凉):“姑娘快起!姑娘一片苦心,温某感激不尽!只是……姑娘为何要如此?”


宦娘眼中含泪:“妾身生前,亦曾痴迷音律,更曾……曾有一段未了情缘。见公子情深,良工小姐意重,便想起自身憾事,不忍见有情人分离。更……更因对公子琴艺倾慕,心生妄念……如今铸成大错,悔之晚矣。”


温如春看着宦娘哀戚的面容,想起她当夜的琴艺指点,心中怜惜:“姑娘不必自责。温某……从未怪你。”


宦娘取出一卷古谱,递给温如春:“此乃妾身家传秘谱《离鸾操》,曲中蕴含深情至理。公子琴艺已臻化境,唯缺情之真味。习得此曲,或可助公子琴音通神,亦能……亦能向葛家表明心迹,化解误会。” 她深深看了温如春一眼,“公子珍重,妾身……去了。” 身影渐渐淡去。


琴音通神结良缘


温如春得谱,日夜研习。《离鸾操》曲调缠绵悱恻,如泣如诉,将离别之苦、相思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温如春将自己对良工的思念、对宦娘的感念融入琴音,琴技竟突破瓶颈,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琴声一起,闻者无不动容落泪。


葛太史寿辰,大宴宾客。温如春受邀前往。席间,葛太史请众人献艺。温如春取出古琴,当众弹奏《离鸾操》。


琴音初起,如幽谷低泣,诉说着刻骨相思;继而如江河奔涌,宣泄着难言苦闷;高潮处如凤凰哀鸣,泣血而歌;终了时余音袅袅,化作无尽怅惘与期盼。满堂宾客,皆被琴音摄住心神,沉浸其中,潸然泪下。良工小姐更是听得泪流满面,她从中听出了温如春的深情与冤屈。


葛太史夫妇亦深受震撼。葛太史夫人想起之前误会,又见女儿情状,心中愧疚。她私下询问良工心意,良工含泪道:“女儿心意,母亲早知。温公子琴音如心,其情至真,其冤可明。”


葛太史夫妇终被琴音打动,又查清花草诗笺之事确系“鬼魅”所为(虽不明就里,但知与温如春无关),遂应允了婚事。


尾声:琴冢寄情


温如春与良工终成眷属,夫妻恩爱。良工亦擅琴,夫妻二人常琴瑟和鸣,传为佳话。温如春始终感念宦娘相助之恩。


婚后一年,温如春携良工重游当年借宿的荒园。园中依旧荒凉。他在当年与宦娘相遇的庭院中,焚香抚琴,弹奏《离鸾操》,以寄哀思。


琴音袅袅中,忽见那株老梧桐树下,隐约有绿衣身影一闪,似在静静聆听。琴音止歇,身影亦消散无踪。


温如春知是宦娘精魂未散。他与良工商议,在庭院中为宦娘立了一座小小的“琴冢”,冢前植一株梧桐,冢中埋下那卷《离鸾操》的抄本。每逢宦娘忌日或月明之夜,夫妻二人常来琴冢前焚香抚琴,以慰芳魂。


多年后,琴冢旁的梧桐树亭亭如盖。人们说,夜深人静时,常能听到冢旁有女子低和琴音,清冷幽怨,如泣如诉。温如春与良工白发苍苍时,仍携手至此,对着琴冢轻声道:“宦娘姑娘,知音难觅,此情永铭。” 琴冢无言,唯有清风拂过梧桐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那段跨越阴阳的知音之情。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