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宇阁

海量小说免费推荐,热门小说网址导航一站式阅读平台

59岁的王昌龄被贬返回老家,途经亳州,竟被亳州刺史一枪捅死


读着“不教胡马度阴山”长大的孩子,谁能想到写出这种豪迈诗句的王昌龄,最终会死在返乡路上?

这位盛唐“诗家天子”,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写最燃的诗,倒最黑的霉”。

少年热血是真的。

二十岁就敢孤身闯边塞,顶着黄沙写战争,“黄沙百战穿金甲”这种句子,现在读着都带杀气。

可军营十年没混出功名,三十岁才考上进士,刚当个校书郎就得罪权贵,被一脚踢到岭南。

后来好不容易调回中原,又因为“不护细行”——说白了就是性子太直——反复被贬。

最惨的是五十七岁那年,安史之乱爆发,他辞官从湖南回老家,半道被亳州刺史闾丘晓莫名其妙杀了。

仔细想想太讽刺。

他写“但使龙城飞将在”,自己却连个靠谱的靠山都没有。

他懂征人的苦,“万里长征人未还”字字扎心,结果自己成了“未还”的那个。

更憋屈的是死法,不是战死沙场,而是被个小心眼的地方官害了。

张镐后来替王昌龄报仇时质问闾丘晓那句“王昌龄的爹妈谁来养?”,听着都替诗人委屈。

边塞诗写得越壮阔,现实就越显荒凉。

别人眼里的“七绝圣手”,在官场就是个倒霉蛋。

他和李白、孟浩然都是过命交情,可孟浩然因他招待吃海鲜毒发身亡,李白写“我寄愁心与明月”时他正在贬官路上,这帮盛唐顶流诗人没一个顺当的。

王昌龄这辈子像他笔下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永恒的是诗,无常的是命。

现在人总夸他诗里的盛唐气象,可谁记得气象背后是个被贬两次、最终横死的苦命人?

写得出“悔教夫婿觅封侯”的细腻,自己却栽在“觅封侯”的路上。

闾丘晓刀一下,唐诗的半壁江山都晃了晃。

写最燃的诗 倒最黑的霉

唐朝诗人里属他反差最大

活着憋屈 死得潦草

诗越读越牛 命越想越惨

放现在能告闾丘晓职场霸凌吧?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