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那一剑,没刺中秦王,后面的六国与天下就再没了别的可能。谁也没想到,要改写历史的勇者,竟然在宫殿中失了手。宫里没谁敢带剑,等嬴政反应过来,八剑以后,荆轲已倒在血泊。太子丹的局,裂成碎片。可,这失败,到底是荆轲摆错了棋子,还是秦王命硬?一连串疑问还吊着大家的胃口。
现在,有必要理一理。荆轲,卫人,之前是齐国那边的根脚。他家世不显,南来北往,他自己算是个有点理想的浪子。早年没走上正道。他读书耍剑,试图说动卫元君收留,可惜啥也没捞着。后来见过剑术名家盖聂,结果两人聊得也不怎么愉快,盖聂还有点不太认可他。转了一圈,荆轲在燕国落了脚,交到两个朋友,一个是高渐离,擅长击筑,就是那种能跟着音乐唱出情义来的。另一个田光,老成,看出荆轲有用,觉得他是能肩大任的主儿。
问题很快涌上来。秦国连横灭六国,燕国眼瞅也要垮。太子丹只能豁出去,用刺秦救国。鞠武建议用田光,田光自己推了,说自己不行,把荆轲顶上,还自刎保密。太子的希望,就压在荆轲身上。人选有了,动手办法呢?方案:拿樊於期的头、再献燕国督亢地图,假装投降,骗秦王信。太子死活不肯先杀老樊。结果还是荆轲作主,跟樊於期说透了大仇,把人头带上,东西齐了。
武器这方面甚至下了血本。太子丹买了徐夫人的短剑,让工匠泡毒,一试之下割破皮就能死。副手也上心挑。秦舞阳十三岁杀人,脸白,没那么扎眼。还有夏扶、宋意,他们也行。只是老田光觉得秦舞阳激动时脸色不那么惊人,秦家背景硬,选他稳妥。可谁都没料秦舞阳进殿腿都在抖,背地里出汗,没派上用场。
事前设想挺好。先献樊於期人头笼络嬴政,然后由秦舞阳献地图,等嬴政低头看,匕首一现,直接干掉。离开那天,送别易水边上,高渐离敲筑,荆轲唱歌,“风萧萧兮易水寒”,气氛渲染得足。太子丹甚至还专门让人观天象,看见白虹没穿日,又觉得不妙。可真能靠天象测人事,怕也太巧。
进秦国,先拜蒙嘉。秦王也乐意看到投降,就设宴。宫中那种冷肃高大的气派,氛围压住所有人。进殿仪式,荆轲捧头颅,秦舞阳托地图。仔细看这段,秦舞阳吓到抖成筛糠。荆轲急转思路,推说北方蛮人没见过天子,这下由他自己来献地图。等到地图慢慢展开,是他动手的机会,却没直接刺杀,却左手抓住嬴政袖子,右手提起匕首,这样反倒留下破绽。其实他想的是先劫持嬴政,威逼签归还土地的协约,再图刺杀。
嬴政慌了不假,反应却极快。袖子一扯断就跑,穿殿绕柱,逃得一塌糊涂。大臣们没兵器,士兵在门外,没人能进,嬴政也迷糊了一下。这时,医者夏无且丢药囊,把荆轲弄得分神。殿上呼喊,秦王终于拔出大剑,砍断荆轲一条腿。荆轲最后一击,没碰着正主,却留刀在柱上,秦王怒极,反过来连刺八下,荆轲倒下。
这中间,没人去补刀,也许因为太快。荆轲在柱下破口大骂,还没讲完就被门外士兵干掉。临终前他自己还当众说,成不了大事,是因为没直接杀,而想着先劫持。太子丹和荆轲那一套如意算盘,全部破碎。
他们原本的希望,是寄托在以生擒夺协约,让秦王归地,然后六国就能重组抵抗。这种打算,说起来还算理想,可执行起来漏洞百出。能指望嬴政在那种情况下签字画押?就算签了会信守诺言?显然,这跟六国末日的局势,已经分不开。荒诞一点讲,也许根本没可能。
把失败归咎于荆轲本人,其实也站不住脚。荆轲早年走江湖和卫元君拉关系没成,论剑也比不过盖聂,剑法说不上顶尖。助手秦舞阳进殿提前露怯,在气氛上给嬴政提了醒。反过来看,嬴政反应快倒也合逻辑,不全靠武艺高强,更多还是警觉性和胆大。
假如一开始,荆轲的目标就是毫不犹豫杀人,说不定还真有变数。这种历史节点,每一点心理变化和决断,其实都让后人的想象空间变得更辽阔。可惜他们天真,没把杀放在第一位。
利用网络检索《史记》《文学教育》《荆轲刺秦王》《秦时明月》与近几年腾讯、人民网发布的相关影像数据,准确的信息链实操证明:秦宫当日酒宴极其戒备,守门士兵全副武装,但按律例不能随意入殿,荆轲的刺杀计划显然并无B案。近年陕西考古还原咸阳宫殿复原图,也一致印证当年大殿内的空间极大,不利于近身搏杀,荆轲反被嬴政拉开距离几乎注定惨败。某种意义上,这更不是个人所谓“无能”能解释的,对手不给机会,再加一点运气,一切都落空。
再说血肉之中那些细节,易水风声、送别时所有人的悲壮,都不是简单报国那么两字能涵盖的。一个十三岁的少年被推到历史齿轮前,脸色再怎么白,也只不过给了历史上一笔旁逸斜出的注解罢了。
后面,荆轲跪地那句“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挺不服气,也挺荒谬,把大事解释成小失误?但真相比这复杂。队友、气候、场地、心理压力...都在最后一刻做了决定。谁信?这就是天命还是人事?也许本就谁都说不准。
自家一偏,要说秦王“武艺高强”其实还是有余地,现代专家解剖当年“剑术”仅限剑拔弩张而非真格格斗,嬴政能反扑,说明那点基础还是有的。可又一想,当时皇帝那几下,大概率慌乱中杀红了眼,哪谈得上什么高手过招?逻辑就在这反复之中,谁再试,又能如何。
只能说,世事没那么精细。一个计划,看起来密不透风,结果全是败笔。荆轲虽悲情,但他的无能,秦王的险胜,都还沾点运气的汁水。假如早那么一步落刀,后面的历史线也许就换了轨道,六国合纵再现,天下分合未可知。
这就是那年宫殿发生的一切,有的只有犹豫、慌张、热血,和难以复现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