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射雕英雄传》到《神雕侠侣》,有一位武学宗师,他存在感不强,但救死扶伤,救黄蓉,救杨过,让主角们满血复活,都离不开他的功劳。
想必大家都猜出来了,他是一灯大师段智兴,华山论剑五绝之一的“南帝”,后来的“南僧”。
说到这位一灯大师,大家都能想到他的仁爱和善、与世无争,是老五绝里面最温润的存在。
他以帝皇之身,投身佛门,个中缘由,归结于他与瑛姑、周伯通的三角恋,那一段理不清的恩怨情仇。
一往情深深几许
小时候看电视剧,再到长大一点看金庸原著小说,都觉得段皇爷拿的是霸道总裁的剧本,他才是真的爱瑛姑。
大理国迎来贵客王重阳,以及他的师弟周伯通,段皇爷跟王重阳共商大计,讨论武功,闭关修炼。
而周伯通这个呆子,心思纯净,又不谙世事,一个人无聊又好奇,就开始自己找乐趣。
他在宫里到处瞎逛,因是贵客,旁人也不大敢管,他竟溜到后宫女眷的住处,引出了一段狗血剧情。
刘瑛姑是段皇爷后宫新宠,人长得美貌,性格也伶俐聪慧。她平时颇得宠爱,皇帝得闲时,也教她几招武功,健身延年。
可是自从这阵子贵客到来,皇爷却再也没有召她觐见。她仗着宠爱,想要主动去见一见皇上,多次通传,也根本见不到他一面。
这让刘瑛姑颇为恼怒,想她大好年华,埋没在这深宫内苑,若是皇帝心中看重她也就罢了,可最近却是连他的面也见不到。
她不由得自伤自怜起来,心中幽怨难平,于是在御花园中练武泄愤,这下却遇着她前世的冤家了。
老顽童周伯通他本就是个武痴,见到有人在练武,那肯定是要过去凑热闹的,他疯疯呆呆不知礼节,也不懂得男女授受不亲的道理。
当下点破瑛姑的招式问题,哪里哪里不对,应该怎样怎样,一来二去,两人不打不相识,却是一个教,一个学,配合得天衣无缝。
练武之时少不了肢体接触,青年男女血气方刚,相处久了,竟产生了感情,越了雷池,做出了惊世骇俗之事。
皇宫之中,哪有不透风的墙,况且周伯通并不知道他与瑛姑在一起是错事,所以也没有刻意隐瞒。
一时之间,他俩的绯闻闹得人尽皆知,段皇爷心中气得吐血,可碍于王重阳的面子,也打算大事化小,忍痛割爱,想要成全他们两人。
谁知周伯通自己跳起来,坚决不肯,他双膝跪地,要打要杀不敢还手,但说什么也不肯再见瑛姑,送还她给的锦帕,扬长而去。
在这段孽缘中,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做错事情的人,终究都是周伯通与瑛姑。
可他们俩一直以来,被大家冠以“真心相爱”的名义,冲破世俗的爱情,赢得了大家的同情和支持。
可段皇爷何辜?他莫名其妙被戴了绿帽子,还要强颜欢笑忍痛割爱。周伯通与瑛姑好像是苦情男女主角,而他则是那个棒打鸳鸯的恶人?
段智兴其实深爱瑛姑,那句“忍痛割爱”,是真的忍痛割爱。
他的心思,多年之后,被小女娃黄蓉一语道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就算是十余年后,他已经是一灯大师,在给郭靖黄蓉讲述这段往事时,也是”黯然神伤“。
谁又欠谁的幸福
周伯通走后,段智兴强忍着不去召见瑛姑,不去听有关她的任何消息,只是她作为贵妃,一应待遇和之前一样,没有分毫差别。
相见争如不见,思念却与日俱增,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避开身边的亲信和侍卫,悄悄飞檐走壁,来到刘贵妃的屋顶上,想悄悄看她一眼。
她风致与从前一般无二,可眼里淡淡的愁绪让人揪心,是不是周伯通走了,她就再也不会开怀了呢。
突然,屋子里一声婴儿啼哭,让他如遭雷击,原来,原来,她替周伯通生了个孩子。
“念通”,“念通”,孩子的名字叫“念通”,她就这般思念着周伯通吗?那他的这一番自我折磨,又算得了什么呢?
更深露重,他呆呆地在屋顶上坐了一夜。第二天照常处理国事,装作什么也没发生,可他病倒了,风寒侵体,他竟也忘了用内力抵抗。
等到他终于试着放下时,有一天,瑛姑突然抱着孩子闯进殿来,求他惩罚她自己,饶了襁褓中的孩子。
原来她这孩子,被黑衣人打伤,命在旦夕,她以为是皇帝指使人去做的,特来求死,换得孩子的生路。
他要动手的话,何必如此偷偷摸摸,他就是这般卑鄙小人吗?
瑛姑明白错怪了段智兴,赶紧哭着求他救救她的孩子。看着她哭得泪人一样,他心如刀割,可若是要救这孩子,必得耗费极大功力,且数年间难以恢复。
华山论剑之期,不会改变,若自己耗费大量功力去救这孩子,就等于直接放弃了下一次的华山论剑。
可她哭得肝肠寸断,让他又怎么忍心拒绝,即使是要耗费功力,无缘华山论剑,他也认了,他要救那个孩子。
翻开襁褓,入目便是鲜红的一方锦帕: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
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那一刻,他心凉得似冰,他们俩想要比翼双飞,花好月圆,却把他独自留在这冰冷的皇宫之中。
好啊好啊,那他为什么又要耗费极大的功力,去救他们的孩子呢?一瞬间,他心硬如铁。
瑛姑看到他的表情,也不强求,只抱着孩子哄,可那孩子那么小,受了重伤,十分难受,想哭却没有气力哭。
突然瑛姑眼一闭,一把匕首插进了孩子心口,她见救不了孩子,未免孩子受苦,不如干脆让他早点睡去。
段智兴惊愕异常,抬眼看向瑛姑,却发现她一头青丝,一时间竟都变成了白发,一夜白头,原来竟是这般。
瑛姑拿出一对玉环,用充满恨意的语气说,将来必有一天,会回来杀了他,为自己的孩子报仇。
这一段错位的三角恋,从此陷入深渊,剪不断,理还乱。
周伯通自是一去不回,杳无音信,瑛姑自是理直气壮,满怀仇恨扬长而去,而只有段智兴,这一国之君,徒留原地,悔恨交加,于心难安。
周伯通与瑛姑的两情相悦,让人感动,情深缘浅,令人心疼。可是谁又知道段皇爷,他才是最初的受害者,却成了所有罪孽的承担者。
半缘修道半缘君
段智兴为君,政绩斐然造福于民,守护一方百姓。可任他做下多少好事,任他救下多少人的性命,他都无法忘记,曾经因他一念之差,间接造成那个孩子的夭折。
他安排好国事,把皇位传给长子他就遁入空门,出家做了和尚,法号“一灯”。
瑛姑的不分好歹,恩将仇报,不过是仗着段皇爷的宽厚仁慈。
她的复仇荒唐得可笑,她不去找打伤孩子的凶手,反而执着于报复不肯救孩子的段智兴。
升米恩,斗米仇,瑛姑要不就是脑子拎不清,要不就是只想找个人寄托仇恨,来缓冲她失去周伯通的痛苦。
而老顽童来去潇洒,万事都不挂怀,难道不是冷漠得有些过分吗?他好武成痴,却学不会“黯然销魂掌”,杨过叹道:
好一个“无牵无挂,快乐逍遥”,他的快乐逍遥,背后是别人的日夜难寐。
多年后,他们三人因杨过的撮合,在百花谷重会,他对一灯大师说:
而瑛姑和他,少年分手,暮年重会,她一片深情,终于又见到了他,万事也知足了。
对当年打伤儿子的裘千仞,瑛姑也放下了心结,不再心怀怨毒,低声对周伯通道:
三人数十年恩怨牵缠,仇恨难解,但时日既久,三人年纪均老,修为又进,同在这万花谷中隐居,养蜂种菜浇花溉田,哪里还讲将昔日的尴尬事搁在心头?
百花谷环境优美,与世无争,是一个绝好的所在。三人毗邻而居,真的就能再无芥蒂,岁月从容了吗?
恩怨既消,情劫难解。
周伯通与瑛姑多年未见,四目相视,千言万语,真不知从何说起。
可段智兴的情,一灯大师的云淡风轻,又是否有始有终呢?他因何拿起,因何放下,究竟他最后真的放下了吗?
结语
一灯大师与瑛姑、周伯通的这一段三人行,有时候真的让人啼笑皆非。
孰是,孰非,谁的执念成了痴,谁的逃避变成习惯,谁的放下也许从未放下。
世界很大,有太多的情非得已,我们的一念之差,做下无法挽回的事,可能就成为一生的心魔。
放下很难,但执着真的很累。
也许很多事情,刨根问底追本溯源,并没有意义,只希望我们都能看淡一些,走慢一些,欣赏沿途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