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目标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不管是创业、职场、还是学习,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都不可能成功。
但是,很多学生明明有目标和计划,却没有实施或坚持下去,感受到懊悔和自责,慢慢消沉堕落下去。
为什么很多学生不能坚持完成目标?达成目标的秘密是什么?制定了目标后,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努力达成目标,而不会堕落放弃,逐渐失去目标? 关于如何主动学习、坚持完成目标。
给家长和孩子建议以下四点:
第一、认可目标
所制定的学习目标,必须要学生自己认可,不是老师或者父母强加的意志。
很多父母操心孩子的学习,主动为孩子制定精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奥数、钢琴、手提琴、暑假规划、寒假规划等。
结果是孩子不能完成目标,反而造成了孩子的叛逆,甚至闹得亲子反目成仇。
如果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主动制定目标、写计划,每天坚持执行。所以,孩子认可目标是达成目标的第一步。
要让孩子认知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制定的目标是我必须完成的,而不是他人强加的。
第二、得到支持和鼓励
父母、老师及他人的支持也是促使不断向目标前进的动力。比如,父母对学习目标的认可或崇拜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激励方式之一。
年幼的孩子去练习乐器或体育运动,是因为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这孩子是个天生的艺术家”、“他的钢琴弹得非常好”。
除了夸奖和认可孩子外,让孩子从心里感受到有人和他们一起努力也能给他们的目标持续提供动力。学习是个人的修行,但大脑却是社会化的,需要社交与他人联结。学习会产生孤独,但如果父母让孩子学习感到不再孤独,他们将有更大的动力坚持下去。
第三、设置小目标奖励
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哪怕是再小的成就,也要给孩子一个小小的奖励。比如:吃一块糖、看一集电视剧、打一会游戏等奖励。
很多快乐的事与学习形成关联时,大脑除了达成目标获得的成就感外,还会有更多快乐的体验:多巴胺、内啡肽等快乐激素将加倍分泌,进一步刺激大脑学习。为了完成更多的学习小目标,收获更多的快乐,大脑将“沉迷”于学习。
第四、形成习惯。
当前面的方法都形成了一种习惯,就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习行为将变成大脑的自动化处理模式,以最小耗能的方式自动执行。如果学习遭遇了阻碍,还会让大脑“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