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挤地铁时,看到站台广告栏新换了海报——“反间谍防窃密,警惕‘问题’共享充电宝”
猛地想起早上同事说的事。她上周在商场借了个杂牌共享充电宝,回家后手机就频频弹出异常提示,杀毒软件查出好几个窃密程序,连通讯录和聊天记录都有被读取的痕迹。当时只当是个例,现在看这海报上的拆解图,才知道有些被改造过的充电宝,外表和普通的没两样,里面却藏着微型芯片,一旦插上手机,就能悄无声息地拷贝数据,甚至远程操控摄像头和麦克风。
想起自己每次在外手机没电,都随便找个扫码就用,从来没留意过品牌和外观。上次在咖啡馆借的那个,充电时特别烫,当时还以为是夏天的缘故,现在越想越后怕。
回家路上特意绕去便利店,老板说最近确实在清退一批无资质的共享充电宝,“之前有警察来宣传,说有些境外势力就靠这玩意儿窃密,尤其是在机场、展会这些人多的地方,盯着呢。”
到家赶紧把手机里的共享充电APP权限全关了,又翻出之前买的便携充电宝充上电。看着桌上那个印着外文的旧充电宝,突然觉得有点陌生——下次再借共享充电宝,可得睁大眼睛,先看看有没有正规标识,充电时多留意手机动静。
原来泄密离我们这么近,一个小小的充电宝,稍不注意就可能变成“窃密器”。防患于未然,真不是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