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璐
1890年,纪德发表了第一部作品《安德烈·瓦尔特手记》,将自己与表姐玛德莱娜的爱情幻化其中:安德烈·瓦尔特与表妹埃玛纽埃莱相爱,这段恋情却遭到瓦尔特母亲的激烈反对,深爱瓦尔特的埃玛纽埃莱不愿他的母亲伤心,和别人订了婚。母亲死后,离群索居的瓦尔特开始着手写作自己的小说《阿兰》。不久后瓦尔特得知了埃玛纽埃莱的死讯,自己也在精神恍惚中离开了人世。这样的情节设计颇有几分向母亲和玛德莱娜的威胁之意,不过两人不为所动,朱丽叶赞助了《安德烈·瓦尔特手记》的出版费用,但对儿子的爱情未置一词,玛德莱娜则干脆地拒绝了纪德的求婚。
为了开阔眼界,也为了体验《一千零一夜》中的异国风情,1893年,纪德与好友洛朗斯踏上了前往非洲的旅程。一切看起来都与欧洲那么不同。“那些白罩袍和呢斗篷的布料多么漂亮!商贩给我们端上来的咖啡喝起来多么香!请我们这咖啡的商贩多么慷慨!”热情的非洲之旅成为纪德人生的分水岭: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个褐色皮肤的阿拉伯小男孩阿里,一个晴朗的下午,阿里追上了正要去寻找洛朗斯的纪德,两人在沙地里进行了亲密接触,在傍晚辉煌的夕照中,纪德体验到了一种“光芒四射”的快乐……
早在上小学时,纪德已经对同校的男同学产生过朦胧的好感。在每年一度的化装舞会上出现过一个纤细优美的男孩,他化装成魔鬼,左旋右转,“像空气中的一个精灵”。纪德怨恨自己平庸的装扮无法吸引“小魔鬼”的注意,回家后大吵大闹,终于在来年扮成个“小乞丐”,可是“小魔鬼”再没有来参加舞会。“一生中最初也最强烈的忧伤,就这样暗暗藏在心里。”
禁忌之门一旦打开,纪德才意识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开始坦然接受自己的肉体欲望,并发现脱离了道德的钳制,被解放的自我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他坚信爱与欲望彼此分离,自己将最纯洁的爱情和最虔诚的灵魂献给了玛德莱娜,肉体欲望的满足中没有感情成分的存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纪德无数次重游北非,或许在他心中,这片宗教和道德法则失去了作用的神奇土地,正是他第一次鼓起勇气正视自己,走向真实的“重生之地”。
纵欲之旅还在继续。担心儿子健康状况的朱丽叶匆匆赶到非洲,在一个清晨目睹了一个叫梅丽姆的女孩走出洛朗斯的房门。出于对朋友的维护,也为了表示对母亲道德权威的反抗,纪德坦承梅丽姆不只为洛朗斯而来,而且她很快还会再来。朱丽叶带着绝望的泪水离开了纪德,深感自己对儿子的影响已经极为有限,转而寄希望于玛德莱娜,希望纪德对她顽固的爱可以将他拉回“正途”。两年后,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朱丽叶默许了儿子与玛德莱娜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