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网络故事,有人询问邻居:“如果你有一百亩地,你可以捐给他人吗?”邻居回答:“可以。”又问:“如果你有一百万,你可以捐给他人吗?”邻居继续回答:“可以。”再问:“如果你有一头牛,你可以捐给他人吗?”邻居这次却回答说:“这可不行。”问及原因,邻居回答说:“因为我真的有一头牛啊!”
这个故事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当事情和我们无关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平。任何在学校或职场与他人打过交道的人都可能会有这样的印象:不少人对自己的认知偏离了客观事实。
心理学家大卫·邓宁对这种现象展开了深入研究,并与贾斯汀·克鲁格共同提出了“邓宁-克鲁格效应”(即“达克效应”)。该效应揭示了一些十分有趣的自我认知现象,比如:在一项任务中,表现差劲的人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比实际情况更加优秀,而表现优秀的人会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表现。同样,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置于道德优越的高地,认为自己的品性远比其他人的品性更优越,但事实并非如此。